李世民在临终前交给程咬金的那项任务,不仅关系到唐朝的政权延续,还意外地影响了大唐江山的命运。这一任务到底是什么?李世民为何会选择程咬金——一位被许多人视为“莽夫”的将领,来执行这样一项关乎国家存亡的秘密任务呢?更有意思的是,后来的武则天大肆清洗前朝功臣时,却偏偏没动程咬金,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深层次原因?
李世民的秘密交代
公元626年,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兵变,杀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,并迫使父亲李渊退位,最终登上了帝位,开始了他的贞观之治。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权谋和血腥,但也为大唐开创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盛世局面。李世民的统治,既有丰功伟绩,也有鲜为人知的心灵痛苦。尤其是他通过玄武门之变得来的皇位,一直让他心头难以释怀,担心这些血腥的历史会重演,自己和李治的兄弟们之间,始终难以化解内心的疑虑。
展开剩余76%到了公元649年,李世民病重,决定搬到终南山的翠微宫休养。深知自己大限将至,他开始考虑如何确保李治顺利继位,避免权力的争斗破坏国家的稳定。于是,他把程咬金叫到床前,交代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——在李世民死后,程咬金要立即带领皇帝亲卫,护送李治回到长安继位,并牢牢把守各大宫门,防止任何可能的权力斗争。
李世民之所以在弥留之际交代程咬金这一任务,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。李世民深知,李治的其他兄弟并非省油的灯,他们若得知李世民驾崩,必定会心生异动,试图借机争夺皇位。而程咬金作为李世民的忠实武将,是唯一一个可以保证李治安全继位、政权顺利过渡的人。
程咬金的身份与背景
程咬金,原名程知节,来自济州东阿,是一位典型的官二代。隋朝末年,天下动荡,程咬金最初效力于李密,之后与秦琼共同带领部队投降唐朝,从此便开始了他和李世民的深厚渊源。程咬金勇猛善战,每次征战都冲锋在前,屡立战功,深得李世民的信任。尤其在玄武门之变爆发前,程咬金曾一度被太子李建成忌惮,李建成甚至提议将他贬谪到外地。程咬金一眼便识破李建成的阴谋,立刻向李世民提醒,自保之策。此举最终成为李世民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关键因素。
李世民因此将程咬金视为生死与共的“战友”,也正是基于这种深厚的信任,李世民在临终前毫不犹豫地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。
程咬金的忠诚与武则天的清算
程咬金完成李世民交代的任务,帮助李治顺利登基后,受到李治的高度重视。68岁时,他被任命为统帅,前去平定突厥。程咬金一路西进,战功赫赫,但在回朝途中,麾下副大总管王文度却犯下了滔天大罪——在敌军开城投降后,王文度鼓动屠城,程咬金也未能制止,命令杀光了城内所有胡人。此举导致他最终被问罪,失去了所有官职,被贬为岐州刺史。
程咬金的贬职发生在武则天开始掌权之时。武则天上台后,便开始了大规模的清洗行动,许多前朝的功臣都遭到了清算,甚至连李治的亲舅长孙无忌也未能幸免,一时间,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几乎被清除殆尽。然而,程咬金却奇迹般地逃过了这一劫。武则天为何没有对他动手?
武则天为何不动程咬金?
首先,程咬金帮助李治成功继位,他在李治初登基时的忠心护卫功不可没。若没有程咬金,李治的继位未必能如此顺利,甚至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政治动荡。而武则天上台后,虽然清洗了大量前朝重臣,但她也深知程咬金的功劳和作用。因此,她未对程咬金进行清算,反而给予了他宽容。
其次,程咬金与武则天并无直接的政治冲突。虽然程咬金在李治登基后的岁月里曾被贬职,但他并未公开反对武则天的权力。且在被贬后,程咬金主动辞职,以求自保,这一行为也为他赢得了一个较为安稳的结局。
总的来说,程咬金凭借忠诚和智慧,在动荡的历史风云中不仅保全了自己,还帮助唐朝顺利渡过了难关。虽然他曾一度被贬,但最终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活得安稳,背后无疑与他在李世民和李治继位时的关键角色息息相关。
发布于:天津市源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